《黄克诚》电视剧筹拍时,王平上将担任顾问:黄老所犯错误极少
王平一听说让他担任这部剧的顾问,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。
在提到黄克诚大将时,王平满怀感情地表示:
黄老这个人很有自己的看法,从来不怕说真话,就算大家都往错的方向走,他也敢站出来反对。他认准的事就坚持到底,性格刚强,不怕得罪人。遇到大是大非,他不会随便附和别人,也不跟风凑热闹,更不会为了赶时髦而改变立场。
王平和黄克诚的友谊始于1930年,一直持续到黄克诚1986年离世。
在56年的漫长岁月中,王平一直与黄克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他既是王平的老上级,也是老领导。谈到黄克诚的一生,王平特别指出:“黄老几乎很少犯错。”
1930年,红军占领长沙后,团政委黄克诚与特务连的文书王平第一次在公务中碰面并开始共事。
从那一刻开始,为了同一个目标,他们携手并肩,共同奋斗。
第二年,黄克诚和王平被任命为红三军团四师三团的肃反委员会正副主任。
他们以务实的态度处理这项任务,虽然面临来自各方的沉重压力,却依然舍己为人,成功守护了许多优秀同志,使他们免受不幸。
然而,在当时的局势下,尽管黄和平付出了巨大努力,依然未能彻底扭转局面。
黄克诚在回忆录里提到这件事时,依然难掩心中的愤怒,他这样写道:
我黄克诚这条命,根本不足以弥补这个错误。
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斗期间,黄克诚担任第四师的政委,王平则是第四师第十一团的政委。
黄克诚经过长时间思考,认为毛主席倡导的游击战法,更能有效应对当前的战斗形势。
他告诉王平:“仓促进攻,红军只会白白牺牲。”
战斗结束后,黄克诚因为没有按照预定方案执行作战计划,遭到了上级的批评和问责。
在长征途中,黄克诚与王平并肩而行。部队准备突破国民党布下的第三道封锁线时,恰逢连绵秋雨,雨丝不断,仿佛没有尽头。
雨后的山路成了烂泥潭,脚上的草鞋全被泥巴裹住了。结果,跟不上队伍的人越来越多。
黄克诚眼睛近视很严重,晚上赶路的时候,他担心眼镜会摔坏,就把它取下来装进了衣服兜里。
警卫员有时会用一根小树枝牵着黄克诚前进,有时则是王平亲自拉着他。行程漫长乏味,王平便借机讲了个笑话活跃气氛。
王平后来回想时提到:
偶尔我俩一块儿溜达,我故意假装要跨过小水沟,蹦跶一下,他也跟着学样跳一下。这么来回几次后,他才反应过来我在逗他玩,笑着骂我是个“小坏蛋”。
黄克诚视力不佳,这在战争时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。钟伟少将曾提到,有一次黄克诚带着他们去追打敌人。
当时,红军没有对付飞机的武器,遇到敌机轰炸时,大家只能拼命跑开。就在那时,一颗炸弹正对着黄克诚掉下来,钟伟他们急忙大喊:“快躲开!”
现场一片狼藉,灰尘漫天飞舞。黄克诚视线模糊,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逃。当时他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,幸运的是老天开眼,那颗炸弹落地后居然没有炸开。
每次提到这件事,钟伟总是心情复杂。他说道:“黄克诚政委因为视力差,在战场上承担的风险比其他人更大。”
另一次,红军在团村取得了胜利,敌军残部撤退到了一座寨子内。黄克诚随同师长张锡龙一同查看地形,筹划如何攻打寨子里的敌人。
黄克诚的眼镜在阳光下反光,暴露了他们的位置。很快,敌人的子弹就朝他们飞了过来。
黄克诚的眼镜被震飞了,他连忙找出备用的戴上。刚戴上眼镜,他就看到张锡龙已经中弹倒地。
黄克诚悲痛欲绝,紧紧搂着张锡龙的尸体,眼泪不停地往下流。
后来,彭德怀得知了这件事,他非常恼火地训斥了黄克诚,告诫他以后不能再靠得那么近。
彭德怀打趣道,黄克诚戴着那么大的眼镜,一看就是个当官的!
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黄克诚的视力逐渐衰退。到了80年代末,他的眼睛完全看不见了。
黄克诚虽然眼睛看不见了,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。1980年11月27日,在中纪委召开的座谈会上,这位78岁的老同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毛主席的重要讲话,这番话后来广为流传。
黄克诚表示:
眼下有些人想抛弃毛泽东思想这面大旗,或者打算对它的核心内容进行批判。我觉得这种想法很危险,肯定会栽跟头,最终会撞得鼻青脸肿!
黄克诚的发言,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!
在谈到黄克诚的一生时,王平表达了极大的赞赏。当他和电视剧《黄克诚》的创作团队交流时,王平这样说道:
纵观黄克诚同志的一生,与其他党内领导人相比,许多老同志都曾犯过各种错误,但黄老却很少犯错。因此,你们的责任非常重大,必须清晰地塑造好黄老的形象。
王平担任这部剧的顾问时,他竭尽全力去重现黄老在战争时期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。
在战争时期,黄克诚因为反对错误的政策路线,结果被一次次降职,有一段时间他还成了王平的手下。
王平遇到问题经常找黄克诚商量,黄克诚总是激励他,让他勇敢地做出决定。在黄克诚的支持下,王平的能力迅速提升。
王平在延安期间接到了去晋察冀的任务。临走前,黄克诚特意拿出自己常穿的皮背心和最珍爱的手枪,送给王平留作纪念。
王平说他只要手枪就够了,他觉得黄老年纪大了,比自己更需要那件皮背心。
从这段描述中,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。
新中国成立不久,黄克诚那位身体不太好的大哥特地从家乡赶到长沙探望。那时,黄克诚身兼数职,既是湖南省的一把手,又担任军区司令和政委的要职。
哥哥跟黄克诚说想要件皮大衣,黄克诚听完后觉得这要求挺合理的。
他没有直接向单位提要求,而是给在张家口工作的王平寄了封信,托他帮忙买件皮大衣。黄克诚在信里还特别说明,就算是旧衣服也可以。
王平明白黄克诚的想法,不想给组织添负担。
由于王平和黄克诚的革命友谊非常深厚,负责《黄克诚》电视剧的领导同志曾考虑在剧中加入他们之间的战友之情。
因为空间有限,最终只能无奈地舍弃部分内容。
经过王平等领导的多方协调和支持,反映黄克诚生平事迹的电视剧在1998年11月18日顺利通过了各的审核。
这部电影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。不少人表示:
这部电影真实还原历史,在处理敏感话题时拿捏得当,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。影片生动刻画了黄克诚同志的形象,充分展现了他坚守原则、直言不讳、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。
1998年,王平上将离开了人世。这部影片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与观众见面。虽然将军本人没有机会亲眼目睹,但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!
上一篇:优衣库男款法国麻衬衫
